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获全票通过,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附全文)!

2018-09-14 10:24:52来源:本站

 据中国环境新闻消息,昨日(8月3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 会议以171票赞成,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污染土壤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有关机关和组织可以依照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64091P74X3D.jpg

图片来源:@检察日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张桂龙在会上介绍,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这部法律就是为了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的一部法律。

 

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隐蔽性,大气和水的污染都比较直观,人体感官都可以感受到,但是土壤污染必须通过仪器设备采样检测才可以感知。二是滞后性,土壤里面有污染物,不会很快就显现。国际上的经验,都要经过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三是累积性,长年累月的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起作用。此外,成因也不一样,除了人为的排放之外,大气沉降、土壤本身的背景值比较高,都会使土壤里面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所以急需制定这么一部法律。

 

张桂龙还提出,我们国家以前的法律里面,环保法也好,其他的法律也好,对防治土壤污染也提了一些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还是比较原则、分散,侧重于预防,土壤里面已经存在的污染怎么治理,还需要规范,所以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治理土壤污染。

 

这部法律的制定意义很重大,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二是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体系。三是为我们国家开展土壤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法治的保障。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

第三章 预防和保护

第四章 风险管控和修复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农用地

    第三节  建设用地

第五章 保障和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国家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实行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第九条 国家支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等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土壤污染防治科学技术进步。

    

国家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 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结果等,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二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公众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科学技术水平,并按照土地用途,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国家支持对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基准的研究。

    

第十三条 制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适时修订。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第十四条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业、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土壤环境监测制度。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土壤环境监测规范,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站(点)的设置。

    

第十六条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

 

    (一)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

    (二)作为或者曾作为污水灌溉区的;

    (三)用于或者曾用于规模化养殖,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

    (四)曾作为工矿用地或者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

    (五)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周边的;

    (六)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建设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

 

    (一)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曾用于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

    (三)曾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

    (四)国务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预防和保护

 

第十八条 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对土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应当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 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受到污染。

    

第二十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根据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对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筛查评估,公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并适时更新。

    

第二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向社会公开并适时更新。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二)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

    (三)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前款规定的义务应当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测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进行监测。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按照相关标准和总量控制的要求,严格控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重点污染物排放。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危库、险库、病库以及其他需要重点监管的尾矿库的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和定期评估。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在建筑、通信、电力、交通、水利等领域的信息、网络、防雷、接地等建设工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防止土壤污染。

    

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降阻产品。

    

第二十五条 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当根据监测结果,要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运营单位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防止土壤污染。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规划,完善相关标准和措施,加强农用地农药、化肥使用指导和使用总量控制,加强农用薄膜使用控制。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药、肥料登记,组织开展农药、肥料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安全性评价。

    

制定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及其包装物标准和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应当适应土壤污染防治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扶持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控制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使用量。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有利于防止土壤污染的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支持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有利于土壤养护和培育的措施;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的建设。

    

第二十八条 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等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防止土壤污染。

    

农田灌溉用水应当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水利主管部门加强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管理,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取下列措施:

 

    (一)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先进喷施技术;

    (二)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高效肥;

    (三)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四)使用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

    (五)综合利用秸秆、移出高富集污染物秸秆;

    (六)按照规定对酸性土壤等进行改良。

    

第三十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应当及时回收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制定。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回收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

    

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强对未污染土壤的保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点保护未污染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饮用水水源地。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维护其生态功能。

 

对未利用地应当予以保护,不得污染和破坏。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三条 国家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

地址:广西南宁市高新区高安路101号
电话/传真:0771-5881118
邮箱:bohuan@bossco.cc
邮编:530000
分享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工信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安徽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bohuanchina.com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GUANGXI BOHUAN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SERVICES CO.,LTD 桂ICP备16007003号    技术支持:新狐网络